1、“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2、”出自:《诗经·国风·豳风》原文选段: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资料图片)
3、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4、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5、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6、释义: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7、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8、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9、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10、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11、七月流火:火,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
12、流,流动。
13、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
14、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15、萑(huán)苇:指的是芦苇。
16、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17、蚕月:指三月。
18、条桑:修剪桑树。
19、扩展资料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20、全诗共分为八章。
21、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22、这首诗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在古代诗歌中恐怕无出《七月》之右者。
23、“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4、《国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