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环球看热讯:618观察|幽幽管销售量破620万 一窥诺辉健康(6606.HK)的消费医疗之路

来源 : 格隆汇    时间:2023-06-20 10:36:41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特别是长达三年的疫情大环境带来的刺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状况愈发关注。由此催生出的健康消费诉求,强烈驱动着健康相关产品销售量快速增长。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618正式收官,笔者留意到性价比不再是消费者唯一的考量,健康产品的可靠性及体验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首要指标。可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健康消费亦呈现出明确的升级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顺应消费者的新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更能赢得消费者忠诚度。


【资料图】

诺辉健康作为国内癌症早筛领域的头部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6月19日,诺辉健康宣布618全平台战报,其不仅在拼多多旗舰店的618首战中拿下检测试纸类目销售额冠军,更是蝉联京东渠道、天猫渠道所在品类销售额和行业双排名第一。

在癌症早筛领域中,诺辉健康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绝非偶然。不妨就透过此次战报,具体看看诺辉健康的产品布局及发展理念。

此次618战报中,诺辉健康旗下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分别夺得京东体外检测、京东基因检测及天猫检测试纸类目单品销售额第一名;幽门螺旋杆菌监测产品幽幽管同时夺得京东体外检测和天猫检测试纸类目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销售额第一名。

多产品销售额在各品类榜单中霸榜第一的背后,体现出诺辉健康抓住了当下人们的健康需求,抢先构建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健康产品矩阵。

以幽幽管为例,首先,作为国内唯一一款获批消费者自测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标杆产品,幽幽管的上市彰显出诺辉健康在早筛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

数据显示,自幽幽管上市以来18个月整,累计总销售量突破620万盒,意味着平均每天销售超1.1万盒,每分钟售出8盒。2022年全年,幽幽管销售额实现超2.1亿元人民币,展现出爆款产品的潜力。

其次,良好的复购率反应出消费者对诺辉健康产品的认可度及忠诚度。据京东消费医疗后台数据显示,幽幽管90天内的复购率为23%,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另外,独特的产品特性驱动诺辉健康的种子用户规模加速扩大。数据显示,购买3支以上幽幽管的用户占比超过20%,而这也说明这类产品更适用于家庭一起使用,进一步为产品带来了可持续的拓展与“裂变”机遇。

整体而言,这次618诺辉健康强大的销售爆发力可见一斑,显然这也为公司后续的业绩增长带来了更高的确定性。究其根本,在笔者看来,这一成绩的背后,品牌力的持续提升是关键,一系列现象级爆款产品的亮眼表现不断加深了市场对诺辉健康产品及品牌的认可,为持续的业绩增长带来支撑,公司长期价值也得以确认。

品牌力成长的背后,既需要过硬的产品品质支撑,又离不开企业战略的支持,否则便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难以持续。

在许多同行仍坚持走严肃医疗路线的时候,诺辉健康已实现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的双轨并行。基于此,公司也正实现价值的转变与升华。

一方面,诺辉健康拥有严肃医疗的专业性、合规性、可靠性,旗下所有商业化产品均有着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撑。

例如,常卫清不仅已纳入国内所有的国家级指南,还实现了香港市场首发;曾有癌症中心表示,连续三年使用噗噗管监测肠癌的效果类似于一次肠镜;此外,幽幽管则还是诺辉健康打造的唯一一个获批消费者自测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产品。

依托于常卫清、幽幽管、噗噗管的专业积累和成功经验,后续诺辉健康能够去覆盖更多的产品,帮助宫证清、苷证清、易必清,包括熊猫队列等产品尽快找到临床审批的路径,完成注册并实现上市,进一步扩大产品布局。

另一方面,当用户认知到产品价值后,诺辉健康探索消费医疗领域,希望消费者可以实现在所有能够触达的渠道购买到公司产品。

简单来说,诺辉健康从传统严肃医疗渠道的“产品找用户”转变为“用户找产品”模式,挖掘刚需市场中的隐性潜在需求。目前,公司与互联网头部平台、公立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民营体检,非公医疗机构等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表示,“消费医疗是有门槛的,市面上有的产品先做消费医疗,再做严肃医疗的路径并不正确,产品必须先得到严肃医疗的认可,才能合法合规地做消费医疗销售。”

在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并行战略之下,诺辉健康有望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消费医疗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取得突破,释放“乘数效应”。

站在长期视角来看,无论是产品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行业的天花板,都决定了企业的长期价值所在。

在消费升级驱动消费医疗可持续成长逻辑不变的背景下,诺辉健康凭借着癌症早筛的龙头优势,能够持续受益品牌力的提升以及消费医疗运营策略的演绎,挖掘出新的增长曲线,长期发展潜力可期。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