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比亚迪有60多万员工,想用机器取代人工都做不到。连固定的生产线上的工作,都无法做到无人,更何况是复杂的实际路况呢?”
今年3月2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年报交流会上直抒胸臆,引来自动驾驶圈的关注。不过,相关企业的热情已然全部放在了智能驾驶的落地上。上海车展将落幕,城市NOA的火热已经挡不住了。
城市NOA赛场上,满是竞速者
(资料图片)
城市NOA,全称为 Navigate on Autopilot,直译为导航辅助驾驶,不过也有部分车企将其与相关功能结合,从而融入智能驾驶产品的大体系中。它最早由特斯拉推出,2019年6月,特斯拉官方正式向中国市场内全部选配了FSD(完全自动驾驶)的车型,推送最新版本NOA,能够令车辆自动驶入和驶出高速公路匝道或立交桥岔路口,这个过程还包含超车等需求。
这也是中国车企的起点。2020年底,国内车企逐渐将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应用到高速场景。不过,如今这项功能的战场,移到了城市里——2022年下半年开始,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商业化需求与车企需求、消费者需求形成共振,城市NOA展开竞速赛。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高阶自动驾驶。根据工信部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文件,城市NOA依然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视为L2+。它可以满足车主在城市场景下的跟车、超车、变道、转弯与识别反应红绿灯等需求,然后自主抵达车主设置的目标地点。
落地竞速大致源于去年9月。2022年:
9月,毫末智行宣布城市NOH( Navigation On HPilot,领航辅助驾驶)即将量产,搭载于魏牌摩卡DHT-PHEV并成为 “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城市辅助驾驶系统”;
9月17日,小鹏向部分广州的P5车型车主推送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 ,导航辅助驾驶);
9月24日,极狐在深圳向极狐阿尔法S HI(Huawei Inside)版用户推送城区NCA( Navigation Cruise Assist ,智驾导航辅助)功能;
10月27日,集度宣布ROBO 01的量产版将在2023年三季度交付,产品具备高速、城市、泊车多场景智能驾驶能力。
到了今年,尤其是上海车展期间,车企更是难掩对NOA的追捧:
3月底,小鹏汽车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已面向G9及P7i Max用户开放第一阶段能力,小鹏P5系列车型也同步在上海开放城市NGP。
4月16日,华为发布HUAWEI ADS 2.0( advanced Driving System,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最大突破是不再依赖高精地图。城区NCA方面,已实现深圳、上海、广州落地。
4月17日,腾讯面向城市级智能驾驶场景推出HD Air轻量级高精数据产品,预计2023年底将覆盖50座城市。
4月18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 AD Max 3.0城市NOA将于本季度开始推送内测用户,到年底将推送 100 座国内城市,且终身免费。
除此以外,还有蔚来、四维图新、小马智行、领骏科技等众多车企或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它们大多将于年内实现NOA的全面落地,激战正在酝酿。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曾公开指出:“大部分人的用车场景,其实城市占比高达71%,换成用车时长城市场景更是占比90%。同时,每天仅有25%的人出行会通过高速,而城市道路则是100%。”因此,不论是出于商业潜力考虑,还是单纯为用户体验和粘性考虑,城市NOA这个领域,不得不“卷”。
帷幕之下的成熟与不成熟
《2022 年汽车行业报告:城市 NOA 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指出,2023 年搭载 NOA 的汽车总量或将为 70 万辆,2025 年可能将达到 348 万辆。其中,支持城市 NOA 功能的车型占比将从 2023 年的 17%迅速上升到 70%。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或是“城市NOA元年”。
城市场景几乎可以视为自动驾驶开进了下半场——首先,全功能自动驾驶已经基本被证明无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落地,其次,对需要新功能的车主、需要技术落地的产业链、没有办法再靠故事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没有多余的空间挣扎于一些技术上的细枝末节。
不过,城市用车是大场景,大场景意味着大需求,也意味着大难度。
路线之争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重感知”已经成为主流观点——有图无图都能开。华为余承东在华为ADS 2.0发布会上表示:“高精地图成本非常高,仅仅采集上海市高精地图,采集了一两年、9000公里,都没有把上海完全覆盖。依赖于高精地图很难做到普及,全国覆盖的成本非常高。并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几个月才允许刷新,但是中国的道路天天在改,所以说依赖于高精地图真的没法广泛使用。”
高精地图的覆盖难题、合规难题始终难以逾越,但也不是说感知路线就一帆风顺。
最不能忽视的还是成本问题。城市NOA本质上是一套系统,开发费用如何摊平不是个简单的话题。一手是激光雷达、芯片等硬件产品,另一手还有为算法服务的模型、数据成本。
更难的问题在于,这些服务究竟如何定价?和传统硬件供应商不同,智能软件存在很明显的“需求介入”情况,即要定价必须看市场需求——但现阶段,城市NOA要获取消费者的金钱追捧还是有所限制的。特斯拉FSD在国内选装率仅为1%-2%,全球选装率7%。
“卷王”四起,城市NOA的竞争,将有更多意料之外的场面出现。
来源:港股研究社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